走出了经验的困局,踏出了“温柔乡”的危局,跳出了自我恐吓的游戏,那么,接下来呢?
未来是充满广阔惊喜的彩色画面?还是一片灰暗恐慌的黑白色调?这个选择,不再命运,而在你自己的心境!
人们常说,把一手“好牌”打好,不是什么能力,能把一手“烂牌”打好,才是本事。
如下,我们来做个有点“复杂”的辩证游戏。于是有悲观的人会说:把烂牌打好,怎么可能?
牌打好与打不好,暂且放在一边,我们来说说“好牌”和“烂牌”。这个好牌与烂牌,抛开字面,也可以是每个人所面对的不同境遇。中国传统观念说是“福”与“祸”,道家有说“上上签”和“下下签”,多数时候是基于广大众生的普遍认知,或者说是一种“常识”。但“常识”也会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的特性,每个人对“常识”的理解也有不同的角度和观点。好像有人说“喝热水对身体好,喝凉水对身体不好”,这个也不绝对,身体对于热水和凉水的接纳会根据身体状态的不同、气候的不同、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区别,所以有长者经常提醒我们“要辩证”的看问题,也是此理。
如果说人们对“常识”尚存不同的理解,和发展中的变化,那么“好牌”和“烂牌”的界定还有意义么?打个比方来说:一场春雨,对于等待生发的万物来说,是好的,因那是生发的希望;对于耕种的农民伯伯来说,是福兆,因多数是好耕耘好收获的征兆;对于刚面临失业的人来说,是沮丧,因本就生活窘迫又逢天降大雨,岂不是运气背到了家?对于浓情意的情侣来说,是浪漫,因相依相偎行走在绵绵春雨的路上,每一滴雨水都好似是甜的;对于重病卧床的家庭来说,是无关,因晴天与雨天貌似都没什么区别,家总是被对病患的担忧所笼罩。人生百态,如此并未尽述,就已种种分别了。于是说,“好牌”与“烂牌”的定义,如同“常识”一般,有时万人有万解、千人有千解。从科学的角度来说,人大脑的神经元岂是千万计可以数清的,那么多的不同,总是会有那么多的、有差别的、看似不能理解的认知!
所以有说我们不该妄加“评论”他人,也是这个出处,人人不同、角度不同、境遇不同,不“评论”,就是最大的尊重和修养!
好了,“好牌”与“烂牌”的界定我们说差不多了,也就是好与烂是人心评价出来的定义,本就不绝对!接着,我们来看看如何“辩证”地看待问题。辩证尝尝在哲学的领悟出现,我们不说那么的玄妙,大白话说“辩证”其实就是跳出一个固化的、特定的、静态的意识,尝试用不同的、发展的、变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,要持续的开拓眼界、拓展思维、广阔胸怀!
“一场春雨”尚且有如此多的故事,更何况人生的丰富多彩要有多少千亿的“春雨故事”来访啊?
一手好牌,可以打好也可以打不好;一手烂牌,可以打不好也可以打好!好与不好之间本就是每个人评价出来的不同结果,并无公论,也无需对来自他人的评价而徒增烦恼!
“创新”与其说是行动,不如说是一种态度。未来是多彩的,还是灰暗的,并不在于“未来”本身,而是创造未来的人,在他的心境和状态下融合和制造出来的结果——阳光的人会看到阳光的未来,灰暗的人会看到灰暗的未来。就好像黑白电视机放不出彩色的画面,而彩色电视机即便放出黑白的画面,也会觉得它是多彩的!
走出自我意识的束缚,用创新的态度引领未来,是一种引导人们时时刻刻用变化的、灵动的心境和状态,来经营时间流转下的生活,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智慧呢?